参观张澜故居心得体会

作者:吴东 来源:机电工程系 时间:2018-12-14 10:35 点击:543次

有一种人,虽已离去,却永被铭记。有一种精神,穿越时空,却历久弥新。

为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教育内涵的理解,进一步领悟学院1+N+M的办学思路和产教融合的理念,增强系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。2018年12 月11日下午,机电工程系全体成员在马放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张澜故居,瞻仰了张澜先生的丰功伟绩,领略了张澜先生为国为民的一生。抚今悼昔,百年前的中国,积贫积弱,且战乱不断,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,教育资源极度匮乏,现代科学教育更是稀缺。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,张澜将开启民智作为己任,在所辖之地大力兴办教育,有古典的蒙馆、书院,有现代的小学、中学、大学,还有职业教育、留洋教育等,并提倡学以致用,极大缓解了当时教育普及及学生就业的社会问题,为实现科学救国、实业救国的梦想迈出了坚实的步伐,并为之奋斗了一生。当前,中国已进入新时代,张澜先生的精神对于实现制造强国之梦,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,对建华学院的发展具有实际指导意义。

凝心聚力,继往开来。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走进张澜故居,缅怀张澜先生。走进不大观音堂村,依山傍水坐落着民宅,村落并不那样齐整密集,白墙黛瓦却把山。碑顶磊落,指向苍弯;碑身简约,上书毛泽东大字:“表老者,天下之大老也!”毛氏诗人的情怀如此鲜明,更彰显了“川北圣人”张澜先生在一代伟人心中的地位。这样的评价,已然成为鸿儒间的佳话而载入史册。张澜故里的旁边,还有个庭院,格局雅致,是那种用现代工艺建筑的乡村民居,匾额题为纪念馆,有招牌注明为书画家范增捐建。范增是资深民盟盟员,曾被迫出境,复归后备受礼遇,在汶川地震募捐时,出资千万,艺术家的非凡风采感动了世界。

山河为碑,历史为证。当前中国已进入新时代,建华学院目前正处于筹建工作的关键时期,更需要学校秉承张澜先生的教育理念,发扬张澜先生的思想,继承张澜先生教育强国的夙愿。而作为建华学院的我们应当提升自身的学历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,既要具备高学历还要具备高超的行业技能水平,这样才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实际应用人才的标准。教师既是指导教师又是师傅,既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,还要传授学生动手操作,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,能力迅速进入角色,并为企业创造价值。我们应该在教学期间积极指导培训参加各种技能大赛,例如全国挑战杯科技大赛、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等。通过对大赛的准备,指导,参与,总结,来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行业知名度,提高自身的价值含金量。并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扩大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
从古至今,无论是修学还是炼心,从来都讲究先立志。做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,是我多年来的梦想。然而,我也知道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授级教师,绝非一蹴而就、一朝一夕的事。需要自己有“持之以恒、水滴石穿”的毅力去坚守自己最初的梦想;也需要自己有“不破楼兰终不还”、“不到黄河心不死”的勇气去克服教师之路上的艰难险阻;更需要自己有“学海无涯、孜孜不倦”的求学精神去不断学习、不断改进、不断提高自己。最后,我相信在自己的努力下和学院领导的指导下,必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。